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16年8月30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一个上海人眼中的深圳

2015-10-24 城市战争

孙不熟按:


这是一位上海人对沪深两城的比较文章,作者是谁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,只查询到文章的来源是“西祠胡同”。文章站在上海人的角度,批评了上海在这一轮经济转型的节奏上慢了一拍,并由衷地表示向往南方的深圳,欣赏深圳在科创产业上的出众表现。


不过,时事易转,上海并没有给予批评家更多的素材,它很快就表现出对时代超强的应变能力。尤其是近段时间,上海凭借其专车新政以及对Uber的力挺,频频占据科技媒体的头条。有观察者不吝赞美称,大上海似乎摒弃了过去老成持重、顾盼自雄的直辖市姿态,反而体现出一个新兴城市才会有的改革锐气和超强行政效率。


反而是南方的深圳,在对待专车这个新生事物上似乎没有出色表现。要知道,无论是创投资本,还是互联网环境,深圳比之上海都更活跃,尤其是,滴滴快的的大金主还是腾讯。深圳没有抢到这个头啖汤,委实不该。


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,深圳与上海是中央政府最为倚重的两个经济城市,也是代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两颗明珠,但二者发展模式不同,城市气质迥异,关于二者的比较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。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谈不上高大深刻,但其中透露出的城市情怀仍值得一读。


过去深圳羡慕上海有宝钢、上汽以及各种五百强中国区分店,现在上海可能会羡慕深圳有华为、腾讯和比亚迪。沪深两城的长跑赛,还远远没有结束。


文|佚名


身处上海,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。今天为何写这篇文章,是希望上海可以发展得更好,可以有更多的优质民企以及创业创新环境。因为近期很多人在讨论上海为何出不了BAT(百度、阿里、腾讯),上海为何出不了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公司。此文通过与深圳的一个简单对比来初步分析这一原因。当然,城市各有千秋,并非是要比较孰优孰劣,而是希望能博采众长。

前天,和一位地产商聊天。他说想明白了一件事,做资源的事情找国企、做市场的事情找民企。咋一想这话靠谱,国企做不好市场,民企得不到资源。

这让我想起了两座城市,深圳与上海,这两座中国最傲娇的国际化城市。我虽身在上海,却十分向往深圳。


听说上海一些官员很羡慕深圳,我想这是合乎情理的。前几年在浦东发展、苏州模式顺风顺水之时,南方的深圳一位名叫“我为伊狂”的网友,在强国网上抛出一篇《深圳,你被谁抛弃》中,指出曾经的第一个特区,风头逐渐被替代,文章引起渲染大波,时任深圳市长,亦是后来起起落落的大才子于幼军,与其见面,并评价这是一次平等、坦诚、民主的对话。在深圳发展与于幼军的政史上落下浓墨一笔,为人称颂。


“我为伊狂”从深圳的五大公司招商银行、平安保险、中兴通讯、华为科技以及沃尔玛的“迁都”香港传闻说起,进而广泛而深入谈到深圳的人才引进、投资环境、行政效率、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文化氛围等诸多方面问题,试图回答“深圳该被抛弃吗”。
  

时过境迁,回头看这篇文章,所描述的彼时场景不得令人啼笑皆非。虽然这篇文章很夸张,主要是为提醒深圳市领导重视公司,重视人才。但这些公司,一家也没有真心离开深圳,反而以深圳为基地,为总部,在中国和全世界开疆拓土,为中国,为深圳赢得了一个个荣誉。。当时马云想把阿里巴巴迁往上海,最后上海还是没留住,若干年后,在马云的光环下,杭州变成了一个电子商务之都。同时,马云也把阿里巴巴(国际总部)、阿里巴巴(南方总部)、阿里巴巴(云计算中心)设在了深圳这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。

若干年后,尤其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在高喊转型升级之时,感觉南方的深圳,似乎在转型这个节奏上,比上海快了很大一步。

谁留在上海了?

有一次参加上海两会一场会议,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着陆家嘴董事长杨小明说,你们步子完全可以迈的更大点,怎么就看不到以前浦东开放的那股闯劲儿,是不是现在什么都有了,反而说收缩脚了呢?

浦东的发展,是举国政策与资源堆砌的成果,自然也吸引了跨国巨头的投资,这与深圳的起家差不离,但若干年后,深圳完成了转型。

此时此刻的深圳,华为在全球叱咤风云、腾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可一世、全球最大的住宅企业万科,招行、平安这样的市场化金融巨头可圈可点。这些经过市场充分竞争的全球企业巨头已经在各自领域做到的极致,却依旧年轻。

回望上海滩,找出一家在专属领域做到全球翘楚的民企确实不多,有的多是国企、外企的影子,这是大上海愿意且有兴趣吸纳的。

彼时,深圳羡慕上海有宝钢、上汽、中芯、振华、华虹、上海电气、上海石化、中商飞机、上药、百联、光明、锦江、交通银行、浦发银行、太平洋保险、盛大、携程、分众、复星,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。他们以上海作为他们的根据地,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拓展着他们的产业。而上海此番,却在为盘大的国资改革而煞费苦心。

现在,一个腾讯,就市值12980亿港币,相当于上海市属前10大上市公司市值的综合;一个华为,每年上缴的个人所得税就相当于上海前50大公司上缴的个人所得税的总和。

找找深圳的经济数据,一些转型的成果已经体现。今年前三季度,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、互联网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和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845亿元,增长17.1%,增速是GDP增速的1.5倍。

此外,继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实现“九连冠”之后,今年前三季度,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了22.7%,占全国总量的49.4%。国内专利申请量增长11.7%。截至2012年底,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8024件,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,占全国申请总量19926件的40.3%。

某年,深圳经济一季度可怜的3.75的GDP增长率,深圳已然低于全国均速达50%。工业投资增长率为-15%,低于同期全国10%的增速。被苏州弯道超车之时,深圳一再被质疑,但是若干年后,腾龙换鸟后的深圳获得了新生。而眼下上海的增长率却一度落后于全国的增速,上海对此的表述亦是,下决心把经济调整上去。

深圳:最不依赖土地出让金的城市

前阵子克林顿来上海,警告中国的发展模式,不能走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泡沫式繁荣的美国老路和覆辙。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过度发展带来的集中化程度太高,会限制经济的增长。

且不说金融业,房地产行业对于中国城市经济的捆绑是令人恐惧的。以上海这个城市而言,已经超过了2000亿。记得上海一位领导人曾经说过,除了出让金之外,上海的财政中,存量的四分之一,增量的二分之一,都由房地产行业贡献。在上海房价不断攀升之时,这座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,城市的建设、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,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在加深,而这个蓄积的泡沫在破灭的一刻,后果是不可估量的。

2013年,深圳前海新区土地开闸,让一直囊中羞涩的深圳在2013年出现土地交易井喷,全年通过招拍挂实现的土地出让金大幅飙升接近3倍。这也让土地出让收入在深圳2013年财政收入中的贡献同比约上升四个百分点,但该比例仍不足10%,深圳依然是当前土地财政中的异类。

实际上,此前2009年深圳首次提出建设用地“减量增长”原则后,这个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就慢慢减少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。

09年上半年,经济收到极大冲击,中央政府对于区域的扶持与政策的推动层出不穷,最引人注目的是官方“五大中心”和“两大中心”的提出。

“五大中心”就是将香港+深圳组成的港深国际大都会建设为“五大中心”,即全球性的金融中心、物流中心、贸易中心、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。把上海建设成为“两大中心”,即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。

上海两大中心尚且在路上之时,跟着2013年中央又向上海抛出了自贸区,深圳自贸区也于今年获批。深圳与上海一直是中央重点扶持的两大区域,多年过去,上海与深圳走出了不同的道路,一直在相互的竞争格局中争相领先,事实上,回望发展历程其实知道,部分领域的落后不是暂时的。



注:欢迎各位在朋友圈分享,公众号如要转载务必请获得原作者授权。联系本号请致邮: 334646730@qq.com



|“城市战争”专注于城市话题,扫码可关注|



“城市战争”旧作精选:

1、深圳比广州强在哪里?(回复1)

2、广州比深圳强在哪里?(回复2)

3、广州跌出一线城市,为什么言过其实?(3)

4、珠江口撕逼战,为什么深圳最失落?(4)

5、南沙若不强,广州将失去珠江口领导力?(5)

6、广州为什么有文化却没文化产业?(6)

8、北京、上海,到底哪个大(8)

10、深港争雄,北京说了算?(10)

11、大广州如何避免成为大拼盘?(11)

12、沪港争雄,拉出国溜溜看?(12)

14、京沪穗深港、成渝津宁汉,互相怎么看?(14)

15、34个城市的市府搬迁规律(15)

18、广州的战略性失误是什么(18)

19、我为什么总是唱衰广州?(19)

21、深圳直辖,有必要吗?(21)

23、广州主要危险品分布图(23)

24、珠三角是怎么反超长三角的?(24)

26、这个再不改,广州的桃还要被深圳摘走(26)

27、谁是真正统治北京的人?(27)

28、广东经济危而不倒,佛山居功不小(28)

29、教你如何识别城市危险点(29)

31、深圳人的直辖梦?(31)

32、高房价对深圳有没有正面意义?(32)

33、大数据告诉你谁是统治上海的人?(33)

34、北上广深哪个大?晚上开灯比一比(34)

35、山东GDP那么高为什么还被说穷?(35)

36、深港如何冲击广佛的地缘优势?(36)

37、上海、合肥如何冲击南京的地缘优势?(37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